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中,山水人物并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体现,更是一种境界和理念的追求与表达。带着理性的思考与探索,国画名家胡定南先生寻觅到了理想的表情达意之物--古柏。“作为一种品格,一种精神的彰显或昭示,古柏之于我们,是不可或缺的。”胡定南这样说。胡定南先生的人格与操守,由此可见一斑了。
以松柏做题材的绘画作品自古有之,但专一写柏的作品却是寥寥无几。传统构图中,柏树大多处于渲染氛围、烘托景色、辅助点缀的尴尬境地。实际上,在我国北方干旱贫脊的大地上,柏树的数量远比松树要多。如泰岱汉柏、嵩山将军柏、曲阜三孔古柏……它那扭曲盘折枝干是九曲不回的顽强抗争,有时虽无令人惬意的匝地浓荫,但绽露于老树枯枝中的片片绿色又展示出它的勃勃生机。那裸露的根茎,是它母亲般的挚爱,那满身的疤痕,是它勇士般的壮美……古柏一切的一切,完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的品质与深厚的历史积淀。
国家一级美术师胡定南,1950年生于山东省章丘市,有着极好的天赋,就在他距离自己的大学之梦仅咫尺之遥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背起书包,做了回乡知识青年,接受"再教育"。然而,就在那样贫穷艰难的条件下,胡定南没有中断对绘画艺术的追求。他历尽艰辛得到一本"文革"前浙江美院出版的《艺术透视学》,如获至宝,在繁重的劳作之余,用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全部进行了临摹、抄录。
他在研读历代山水画家的作品时,发现画松的数量众多,且技艺精湛,而画古柏的却寥寥无几,艺术上也相对逊色。柏与松一样,有着坚忍不屈的品格和顽强的生命力,因此他全身心投入到了古柏的研究和创作中。经过几十年的艺术探索,他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以山水古柏见长。
胡定南的艺术探索之路正如他所绘柏树的成长那般艰辛。他跋山涉水,遍访名山大川,寻幽谷危崖,专心临摹写生。山东泰山孔林、章丘南部山区的每个山头上,不知留下了胡定南的多少足迹。几十年过去,仅他保存下来的写生文本就几等身高。
天道酬勤,1999年,在中国美协举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250周年全国美术展览会》上,胡定南参展的两件作品都被评为优秀之作。本次获奖作品,全国仅有65件,由此足见其作品之精美、技艺之高超。近日,观胡定南先生的又一关于孔子的国画新作《孔府春秋》,千年古木跃然纸上,昂然挺立,若虬若龙。古树老且老矣,却透析出无限生机;曲且曲矣,又呈现出顶天立地的阳刚之美。同时,这幅画的象征意义非凡,参天的古木不仅寓意齐鲁文化、儒家文化的繁茂与亘古,更寓意齐鲁文化根深叶茂,生命力久远。杏坛下聆听教诲的弟子们围绕着孔子先师,代表了齐鲁文明、儒家文化的不断传承。远处时隐时现的学生增强了画面的透视感,苍松翠柏间的殿堂屋瓴使画面的空间得以延伸,画面层次更加分明,中远近景各有特色又互为补充,整幅画面大气磅礴、文化气息浓郁、历史感在古柏苍劲枝干体现下愈发厚重。
近年致力于北方山水画的创作研究,探讨中国毛笔散峰的充分利用,其画作不仅充分体现了北方的雄浑凌厉之美,通过运笔过程的捻、转、顺、逆、顿、挫及水墨的浓淡干湿变化,使散锋效果散而不乱,以少胜多,力透纸背,丰富了传统笔墨的表现技法。胡定南在绘画技法上师古师今,追溯根源,内中山水烟云亦因广泛吸收了岭南画派的技法而显温润空灵,极具现代审美情趣。他打破传统的以山为主组、古木为辅的画法,而改以古木为主,山水点缀的手法,形成了他独有的艺术特色,被美术评论家们推为"胡"派和"泰山画派"的一代大师。
他的最新力作《泰山古木清泉图》,描绘了泰山的遒劲古柏、绵延的山体、顺流而下的清泉,淡淡的云雾渲染了泰山的雄伟高耸,起伏连绵,一览无余。胡定南先生说:"整个画面的云雾是非常关键的,差不多是一气呵成,这样才能够有连绵的气息贯穿画面,泰山的灵气才能得以体现。"中国山水画非常讲究画面的虚实结合、注重意境的营造、追求气韵的生动,胡定南先生利用淡淡的云雾不仅提升了画面的纵深感,体现了泰山的高耸雄伟,更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理念的一次完美诠释。再次细看画作,仿佛山间的云在流动,听得见溪水的流过山涧、抚过山石的叮咚声。近前的古柏以浓墨渲染,笔力虬劲,他以散锋用笔,散而不乱,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古柏树身的丰富纹理,使柏树有了岁月的刻痕与沉淀。
2000年9月,胡定南由山东文联主席办公会议推荐选出赴全国陶瓷艺术节进行现场美术创作。对他的画,有关专家这样评论道:其画作不仅充分体现了北方的雄浑狞厉之美,内中山水烟云亦因广泛吸收了岭南画派的技法而显温润空灵,极具现代审美情趣。古柏因岁月的洗礼更显遒劲,技法因不断的探索创新而更加纯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索无止境,参悟亦无边,愿胡定南先生在艺术之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高仁贵 文)